近日,浙江省海洋與漁業(yè)局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公眾開放日活動,會上專家提醒,6-10月間,浙江海域易發(fā)赤潮,貝類體內容易富集毒素,寧波人很熟悉的淡菜,還被點了名。 
    “慎食淡菜”的說法迅速在微博與微信中傳開。 
    6-10月不吃貝類最好? 
    寧波市海洋與漁業(yè)局總工程師 陸開宏: 
    其實我本人也挺喜歡吃貝類的。一般貝類體內的毒素會存留在肝臟、胃等消化系統(tǒng),暫養(yǎng)一段時間后,會隨著新陳代謝排出體外。 
    如果真的遭遇赤潮,農業(yè)和衛(wèi)生部門會先行發(fā)布預警,在赤潮預警期間,慎吃貝類。 
    赤潮為什么會讓貝類“中毒”? 
    寧波市海洋與漁業(yè)研究院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 焦海峰: 
    6月到10月,海洋藻類容易大面積繁殖,導致赤潮暴發(fā)。 
    赤潮暴發(fā)會快速消耗水中溶解氧,導致海洋生物缺氧而死亡。 
    大部分藻類無毒,少數(shù)藻類有毒,有毒藻類死亡后會釋放毒素進入海水。因此以藻類為食的貝類,可能會吞食毒素,食用者也會中毒。 
    貝類有自身排泄和凈化的功能,所以赤潮結束后一段時間內,體內毒素將逐漸排出。 
    貝類赤潮“中毒”,毒素永久殘留嗎? 
    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 王一農 
    不同貝類的自身凈化周期不同,要視情況而定。 
    以淡菜為例,一般在有毒赤潮結束一周后,其體內的毒素會排泄干凈。具體時間要根據(jù)赤潮強度、密度判斷,最好的辦法就是檢測。貝殼類進入市場,都會有檢測,如果檢測不合格就不能銷售。關鍵是管理部門把好關,而不是讓百姓去了解檢測辦法和判斷方法。 
    6月-10月,蟶子、淡菜,花蛤、毛蚶等貝類,是寧波人餐桌上常見的下飯菜,“慎食”說法一出,不少吃貨著急:“那到底什么時候可以吃?” 
    昨天,寧波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舉行新聞發(fā)布會,通報“百日嚴打行動”情況,對產地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了213批次,合格率100%,包括貝類中重金屬鉛、鎘、砷、汞等指標的檢測,均未發(fā)現(xiàn)有超標樣品。 
    就能不能吃淡菜的問題,記者昨天咨詢了寧波本土的專家。 
本文來源于金來旺蘇州陽澄湖大閘蟹 北京大閘蟹 深圳陽澄湖大閘蟹 廣州陽澄湖大閘蟹 深圳大閘蟹 北京陽澄湖大閘蟹 http://m.kastamonuentegrevirtual.com/